個稅調整最新消息2018
門檻確定為每月5000元。根據新稅法,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即每個納稅年度的收入減去費用6萬元,加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其他依法確定的扣除後的餘額。
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新稅法規定,此次修訂後,部分個稅稅率區間將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和20%的低稅率,降低25%的稅率,而30%、35%和45%的高稅率保持不變。
許多費用是可以免稅的。在以後的個稅計算中,除瞭基本扣除標準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瞭專項的附加扣除項目。根據新稅法,在專項,額外扣除的項目包括繼續教育、子女教育、重疾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房租以及支持養老的費用等。由國務院確定,並報人大常委協會備案。
稅收調整什麼時候實施?
新稅法將於2019年1月1日生效,最新的起征點和稅率將於2018年10月1日生效。根據新稅法,從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減去費用5000元,扣除專項和其他依法確定的扣除項目後的餘額。稅款按個人所得稅稅率表(適用於綜合所得)按月折算後計算繳納,不得額外抵扣。
具體分析:
這裡的專項扣除主要是指月收入扣除,社保在扣除這些專項扣除後納稅。在專項扣除的費用主要包括住房貸款利息和房租、子女教育費、重疾醫療費、繼續教育費等項目。
在其中,兒童教育住房貸款和大病醫療費用的利息在執行過程中可能相對簡單。隻要有孩子,有貸款,就能治病。當然,也有人說,單身稅是從專項兒童教育的實現中扣除的,畢竟一線城市單身青年的年齡和人數都很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群體的人數在不斷增加,所以國傢會增加這一稅收。
怎麼算的?
假設小紅的工資是每月8000元,扣除五險一金,再扣除5000元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就是6221元。不扣除專項,應納稅額為1221元,僅達到一級稅率,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1221元乘以3%,結果為36.63元。
新稅法出臺後,由於加強瞭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應該繳納的社保和公積金應該不少於一分。過去隻交最低社保的做法,以後很難維持。表面上員工拿的錢少。但實際上,社保和公積金的繳費都增加瞭。公積金不用說,遲早是屬於員工的,買房租房都可以拿出來用。社保表面上是“上交國傢”,實際上是給未來增加瞭一筆“存款”,未來的醫生和養老都會用到,這筆錢還是給職工的,看起來並不是說稅改後職工“吃瞭虧”。
那麼,你能說這次稅法改革已經很完善瞭嗎?恐怕不行。還有很多未完成的系統,需要後期整理。例如,我們知道北京, 上海等城市,在養老、子女教育和醫療費用上有很大的差異,在住房貸款利息和租賃費用上也有很大的差異。怎樣才能合理的計算支出?這就要求國務院根據地區差異和經濟發展水平確定扣除項目的具體范圍和標準。.
個稅調整最新消息2018相關內容的介紹,大傢在回顧的時候希望對大傢有幫助,我們知道個稅怎麼算,也就知道我們應得的工資是多少瞭,這樣,心裡才有數,才能更好的規劃自己的理財。